育时代新人 筑就业通途: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双课·三阶·五维”就业育人实践

2024年08月23日   作者:孔雪琪 何海生 何伟同   点击:[]

一、基本情况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成立于2019年10月,以伟德bv1946官方网站自动化学院原电气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学院原电力工程系为基础组建,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北京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下设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和1960年陕西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下设的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专业。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育人理念,在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创新性构建“就业教育双课联动、精准指导三阶递进、就业服务五维协同”全周期赋能、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帮扶的就业育人体系,实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新突破,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集体“一等奖”,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就业工作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双课联动:生涯教育与形势解读双轮驱动,夯实就业育人基础

1.生涯规划课:三维赋能促发展

创新“三维度”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一是认知维度,开展“生涯教育”工程,以学院“聚能”生涯工作室长期服务学生成长,全体辅导员考取“职业生涯规划师(高级)”资格证书,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二是实践维度,举办“‘印’领未来,‘电’亮前程”简历大赛,沉浸式体验求职流程,精心组织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学院1300余名学生深入参与,在校级总决赛中获一等奖学生1名,获二等奖学生2名;三是发展维度,实施“校友导师计划”,聘任12位杰出校友担任职业导师,开展个体咨询、生涯指导4场。

2.形势解读课:双轨并进强认知

一是强化就业政策解读,举办“就业领航计划”6场、就业形势解读课3次、校友“职”引计划3场、简历指导100%全覆盖;二是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举办基层就业宣讲会,树立“选择西部、扎根基层、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价值观,2024届毕业生中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比超过72%。

(二)三阶递进:全员、分层、兜底精准施策,构建闭环指导体系

1.全员联动:四维协同管理机制

建立伟德国际领导班子、系所主任、班导师、辅导员齐抓共管的“全员联动”工作机制,学院制定电气学院就业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就业推进会,开展推免政策解读和考研形势专题报告,各系主任对学生实习、教学、毕业论文科学安排,各班导师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就业指导,辅导员准确掌握就业政策动向,给予学生给予关心与支持。

2.分类施策:大数据画像精准导航

将632名毕业生细分为“升学深造”“国企就业”“创新创业”等几类群体,建立“一人一策”跟踪档案,每周动态更新学生就业情况等关键信息。

3.重点保障:特殊群体立体帮扶

针对性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做好“兜底保障”,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点对点”为未就业学生推送就业信息456条,举办就业困难学生专项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开通“就业直通车”,将更加有爱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下沉”和“贴近”困难学生,确保“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对24名四类困难学生实行“经济帮扶+就业指导”,为3名心理危机学生定制“柔性就业方案”,针对18名少数民族学生组建“石榴籽”就业互助小组,投入4000元专项资金启动“电气+石榴红”计划,负责学校“同携手·共追梦”学业帮辅班管理工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业帮辅共计43250学时、21625次,开展“民族之星”评选,涌现出以中央专项选调生阿卜杜哈依拜·阿卜杜喀迪尔、升学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徐浩天(满族)等优秀学生典型,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升学至双一流院校。

(三)五维协同:打造就业服务生态

1.价值铸魂:家国情怀引领就业选择

在就业指导中融入国情社情,举办“电气青年”优秀毕业生展,树立“选择西部、扎根基层、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价值观,毕业生中在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比超72%。

2.校企融通:双向智能匹配创新机制

一是整合多元就业信息,完善“校友数据库”。定期联系各行各业校友,为毕业生提供时效性更强、匹配度更高的就业信息,首创“选对了”智能双向匹配推荐机制,将学生对意向就业地域、单位类型、岗位类别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对意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学历层次、综合能力等要求进行双向精准匹配,精准匹配就业岗位约150个。二是深化供需调研,建立“企业朋友圈”。先后走访江苏、广东、陕西、山东等地,“朋友圈”新增单位17家,拜访用人单位25家、拓展岗位100+,签订就业实习基地2家,联合校企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先后接待企业101家,组织专场招聘43场,与电网公司、发电集团、西电集团、中车集团、华为、南瑞等重点知名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专业认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机会,以工程问题为导向,在企业环境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邀请维谛技术等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专业前沿讲座,帮助学生把握“双碳”战略下的职业机遇,举办“电亮梦想,职引未来”专场双选会2场、提供优质岗位超200个,做到“日日有推送、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助力毕业生“足不出校”早就业。

3.就业护航:三段式精准指导体系

一是建立“动态摸排”台账。搭建“1+2+X”就业联络体系,建立“点—线—面”升学信息摸排渠道,定期开展“一对一”谈话,跟进学生真实复习状态和真实报考情况。二是用好“升学政策”指导。向学生全面讲授保研政策、出国出境申请流程、考研日程安排等,针对退役士兵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军校推免生等进行考研相关政策指导。三是探索“分类指导”模式。构建“3+4+3”分层分类指导模式,即前三年学业成绩排名前30%、中间40%和后30%学生,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学业基础转变升学预期,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充分调研学生考研准备、模拟情况以及报考意向分布等情况,帮助学生慎重选择院校,对于考研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协同各方力量,积极动员学生在秋招或春招中“签约保底”。引导学生结合学业基础调整升学预期,开设“调剂特训营”助力8名学生成功调剂。

4.能力筑基:三位一体竞争力培养

一是加强职业规划先导,聚焦就业品牌活动,创新打造就业教育“第二课堂”。推进“生涯·电气”就业指导教育品牌建设,开展“就业领航”“启航计划”“衡真国网备考”“乘礼仪之风,扬电气之采”“下一站 上岸”等活动10余场,简历指导沙龙2场,“一对一”生涯指导400余人次;打造“简历问诊室”,定制化修改职业规划书100余份、简历400余份;联合印包学院举办第二届“‘印’领未来,‘电’亮前程”简历大赛,沉浸式体验求职流程,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联合企业推出“名企实习营”,深入行业基层实习,帮助学生体验就业“实战”经验。坚持抓深抓早,讲清专业、讲透职业,指导学生对标需求科学择业。二是实施专业自信提升工程,推进学业对标职业。组织学生赴电气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名企行”专业认知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专业志趣,组织学生赴重点企业开展系列“电气学子,‘职’面未来”系列“职场训练营”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专业自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示范作用,组织开展科创经验分享会、“挑战杯”创赛联合宣讲会等,举办“奇点能源电气智造设计赛”、“‘新星智熔’焊接大赛”““伊顿-擎电杯”等科技竞赛,联合企业设立“伊顿崇学奖学金”“爱科赛博奖学金”“奇点能源奖学金”等47项奖学金,奖金总额高达12万元,充分发挥奖励“指挥棒”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热情。

三是将学风建设贯穿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厘清“为何而学”“如何去学”两大问题,实施“学以铸魂,风以正行”主题学风活动,出台《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形成齐抓共管氛围,辅导员与学业困难学生家长保持每学期2次以上的通话交流,并邀请学业预警学生家长来校,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能;将“三早”(早起、早读、早操)和“三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相结合。制作《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常态化查课记录表》《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常态化巡考记录表》《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学风建设“清晨查寝”记录表》,累计清晨查寝20次、全年进课堂312次、进考场78次,全面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与学习状态。组织开展英语四六级模拟考试2次,帮助提前适应考试环境,提高应试能力,开展“Doctor师兄师姐助俺学”品牌活动8次,开设“电启人生”校友论坛、“禾望电气·名师高徒”学术沙龙8次,公众号推出48篇涉及学风建设内容,上线“读拉松”“与书相荐”等应用,录制《高数充“电”站》网络学习资源,覆盖3112余人次参与,与全校学生同学习共成长。把基础学风建设作为升学指导工作的前提保障。

5.质量追踪:全周期职业发展管理

学院为国家工业企业和研究院所输送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学生就业质量高、前景好,主要就业于电网公司、发电集团、西电集团、华为、南瑞等知名企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于电网公司、各级科研及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学院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数据库,实施“三年成长计划”,凝练形成12个“电气青年”就业案例,定期回访用人单位,近三年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顶得上”的广泛好评,电源企业组织将我们纳入“未来电源精英奖助学金计划”11所资助院校之一。

三、工作成效

(一)学风涵养“新风貌”

学院16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技竞赛奖,其中国家级奖1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部级奖43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1项),校级竞赛获奖突破1200余人次,学院“电亮未来”团队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荣誉称号,“磁热智控”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国家银奖、陕西金奖等。

(二)升学质量“新突破”

学院选择升学深造氛围浓厚,毕业去向选择升学深造学生比例突破70%,平均升学率突破50%,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4届毕业生中,涌现出多班级升学率超过50%,部分班级升学率突破80%。

(三)育人成果“新提升”

学院围绕“厚德博学 聚能创新”理念,牢牢抓住“学风建设”牛鼻子,聚焦五育并举提升人才培育质量。近年来,在学生群体中,持续开展“对话国奖”事迹分享会,凝练形成12个“电气青年”就业品牌宣传案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育人成效显著,学院荣获就业先进集体,1名辅导员荣获就业先进个人。

四、工作启示

(一)坚持育人理念与就业导向深度融合,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全程,建立“教育-指导-服务”协同机制,破解传统就业工作碎片化难题,形成就业价值观培育与职业能力提升育人合力,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三全育人”总体方案,建立教学、学工、科研协同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闭环。

(二)打造精准施策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模式,提升就业服务能级

以“选对了”智能匹配系统构建学生需求-岗位特征-双向推荐闭环,实现岗位匹配效率提升,实现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的转变,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建立“石榴籽”民族学生帮扶计划与柔性就业方案,体现精准施策的温度。

(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三全四化”就业工作模式

凝练形成“双课·三阶·五维”构建“三全育人”就业育人生态,全员参与机制化、全程指导体系化、全域服务生态化、全链数据可视化的“四化”工作模式,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新范式。




上一条:缘聚电气 共赴新程——我们本科迎新工作顺利开展 下一条:我们教师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课程教学竞赛决赛”中荣获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