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生于1991年,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1项。主要从事储能材料及电解质材料设计、高性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开发等方向的研究。
吴昊,生于1987年4月,陕西宝鸡人,工学博士,博士后。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篇,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事自动化测试系统、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究。
马富齐,1994年9月出生,河南周口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2022年武汉大学工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电力视觉理解、安全影像解译和设备智能运维等方向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索引国际期刊论文9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ESI热点论文1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等一类能源学报论文4篇,论文总被引用500余次。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欧盟专利1项,成果转化专利1项),中国发明学会创业成果二等奖(3/6)、研究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4/7)、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优秀奖(6/9)等科研奖项。担任IEEE PES委员会理事、现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不停电检修技术与装备标准工作组专家,IET Science, Measurement & Technology期刊特邀副主编,IEEE TII、IEEE TIM、IET EPA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陈晨,生于1992年,陕西渭南人,工学博士,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联合培养。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arbon Energy、Carbon、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ESI热点论文2篇),论文总被引1700余次,H指数为22。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从事新能源电工材料设计及动力电池开发等方面研究。邮箱:chenchen@xaut.edu.cn。
赵丹,陕西富平人,本硕博分别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诺丁汉联合培养博士生,曾先后供职于杭州茂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MPS)和中航工业航空电力系统研发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论文8余篇。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委员、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变换器及控制、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等方向的研究。邮箱:dzhao@xaut.edu.cn
吕飞,1994年9月生,甘肃金昌人。202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制氢/碳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及储能电池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担任EcoEnergy期刊青年编委。邮箱:lvfei@xaut.edu.cn
张拓,1995年8月生,陕西兴平人,中共党员。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Nano Energy、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事与太阳能光/光热催化分解水制氢,光热转化及相变储热、热电余热回收等方面的研究。邮箱:zhangtuo@xaut.edu.cn